身處亞熱帶氣候的台灣夏天是潮濕溫熱,我們獸醫師每年的夏季大作戰就是皮膚病,而最大宗的問題就是來自於那小小的跳蚤與壁蝨所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喔!!這個季節常常會發現家裡的狗狗或是貓咪,在哪兒抓抓抓停不下來,慢慢的會發現身上就出現紅疹或是脫毛的現象,由於身體實在太癢了,也會導致食慾下降及精神不好。另外主人的身上也發現大大小小的紅疹,也一同被這小搗蛋們給叮咬了喔!目前根據文獻的統計,台灣常見的狗貓外寄生蟲共可以分成五大類依序分別是跳蚤(Flea)、壁蝨(Tick)、虱子(Lice)、疥癬蟲(Scabies)、毛囊蟲(Demodex);它們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都十分相似,皆會有紅疹、搔癢、皮屑等特徵,而疥癬與毛囊蟲的診斷需要獸醫師將動物的皮毛刮下,並置於顯微鏡下檢查才能診斷出來。虱子在台灣目前已經很少見,只有在流浪狗、貓的身上才會被找到,所以主人會在寵物身上發現的小搗蛋就是跳蚤與壁蝨了,而這兩種外寄生蟲除了會引起惱人的皮膚病之外,有時還會傳染給家中寵物致命的疾病,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要消滅敵人之前就先要認識敵人。接下來就介紹這些惱人的蟲蟲的生活史囉。
跳蚤:
目前全世界已命名之種類2237種,台灣有30種,而在台灣最常見的跳蚤為貓蚤(Ctenocephalides felis),隸屬昆蟲綱隱翅目,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具卵、幼蟲, 蛹及成蟲四個生長期。成蚤無翅、體小、外形側扁,體壁高度角質化,背有向後突起之刺或剛毛,體型大小為0.1公分,身體顏色為棕色或黑色,且有三對強而有力的節足,足具雙爪,可迅速抓住寄主毛髮;口器伸長特化成刺吸式,成蟲以哺乳動物及鳥類為寄主,行吸血性外寄生生活。幼蟲靠著成蚤的排洩物及環境中的有機物質長大,蛹可以存活數週至半年,也是跳蚤扺抗力最強及最難處理的時期。成蚤不吃不喝也可活12個月以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繁殖下一代,雌蚤一生可以產下2000顆跳蚤卵,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孵化。而成蚤只佔整個跳蚤族群的5%,看見寵物身上有跳蚤則居家環境、寵物活動空間及床鋪已被其餘的95%污染及占領了。
生活史:如圖(由台灣龍馬躍公司提供)
跳蚤會傳染的疾病:
- 跳蚤過敏性皮膚炎(FAD)
跳蚤叮咬吸血時,先將唾液注入皮膚內造成局部過敏及腫脹讓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利跳蚤吸取血液,而寵物的皮膚就會出現一顆顆的紅豆冰了。
- 鼠疫(plague)
跳蚤媒介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人與囓齒動物間傳播,以Xenophylla屬的跳蚤為主,其中又以巴西鼠蚤(X. brasiliensis)及亞洲鼠蚤(X. astia)最重要;囓齒類間則以其它蚤類傳播儲備宿主(reservoir)。過去曾有引起數百萬人死亡的記錄,近年依聯合國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引起約l,500-5,000病例
森林鼠疫(sylvatic plague):鼠,野鼠
鼠鼠疫(murine plague):鼠,家鼠
腺鼠疫(bubonic plague):人,淋巴腺;死亡率25%-50%
肺鼠疫(pneumonic plague):人,肺;死亡率近乎100% - 犬貓絛蟲
跳蚤的幼蟲期最主要的食物為環境的粉塵,此時絛蟲卵會混和粉塵被食入而在跳蚤的腸道形成卵囊,狗貓再將跳蚤吃入體內後,卵囊就會孵化成絛蟲便寄生於狗貓的腸道內。
- 地方性斑疹傷寒
主要由印度鼠蚤(X. cheopis)傳播傷寒立克次體給人類引起感染,儲備宿主為家鼠,引起之症狀輕 ; 死亡率低於2% 。
- 貓抓熱(Bartonella)
病原為細菌–巴東氏菌(Bartonella),經由貓抓傷或咬傷的感染,為一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在貓和貓之間藉由貓蚤傳播感染,因為貓有長時間的菌血症而扮演保菌者角色,時間為數周至數月之久,發病時會有發燒、貧血、淋巴結腫大的症狀。
壁蝨:
壁蝨(蜱)屬於恙蟲科,為一年四季皆活躍,且會寄生於狗狗及貓咪體表的一種暫時性寄生蟲。幼蜱、稚蜱及成蜱藏匿於戶外的草叢中,在葉子的前端等候狗狗或貓咪等宿主經過,當狗狗或貓咪靠近時,壁蝨感覺到熱、震動及二氧化碳,便開始附著於動物身上吸血,壁蝨也會寄生在人身上。台灣90%以上的壁蝨為棕色犬壁蝨(R. sanguineus) 可傳播焦蟲症、艾利希氏體症、肝簇蟲症及血巴東蟲症。其他重要種類的壁蝨包括美國犬壁蝨(D. variabilis)及篦麻豆蝨(Ixodes ricinus),Ixodes屬的壁蝨會傳播人畜共通的萊姆病。壁蝨的肆虐與溫度、溼度等各項因素有關,一般在春、夏最活躍,但因地域性及各地流行的壁蝨種類而有不同。台灣一年四季皆有壁蝨的問題,壁蝨由蟲卵孵化後經過蛹蛻變為成蟲整個的生活史大約是四個月左右,但是因為沒有找到宿主通常生活史會較長些,成熟的母蟲可以生產2000到4000個蟲卵,壁蝨只要吸一次血,可以數年不進食,是所有生物中最能忍耐食物缺乏的生物。
生活史:如圖(由台灣龍馬躍公司提供)
壁蝨會傳染的疾病:
- 皮膚膿瘍
壁蝨鋸齒狀的垂唇穿透皮膚,分泌黏著物質,使其口器與皮膚傷口緊密結合。假如外力強行移除緊緊叮咬在動物身上的壁蝨,造成口器存留於皮膚組織中進而損傷皮膚組織引起炎症反應及細菌的感染而形成膿瘍。
- 過敏及紅疹
壁蝨吸食血液時,會將分泌的唾液注入動物體內,因而造成過敏反應形成紅疹。
- 焦蟲症(Babesiosis)
病原是原蟲,犬焦蟲依照蟲體的大小主要分為大小二型:體積較大者為犬焦蟲 (Babesia canis),於鏡檢下蟲體呈現梨型;體積較小者為吉普遜氏焦蟲 (Babesia gibsoni),於鏡檢下蟲體呈現戒指樣。診斷方式可以使用顯微鏡檢查紅血球可以發現焦蟲感染,或是使用PCR方式診斷更為準確。臨床症狀有虛弱、黏膜蒼白、發燒、血紅素尿、溶血性貧血、休克等。若不治療則會有危及生命而造成死亡。
- 艾利希氏體病(Ehrlichiosis)
病原為立克次體或是細菌,常見為(Ehrlichia canis、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感染後會出現發燒、食慾減退、貧血、淋巴結腫大、流鼻血及血紅素尿等症狀,甚至皮膚會出現出血點或出血斑凝血功能會變差。
- 萊姆病(Lyme disease)
病原是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是細菌的一種,為人畜共通傳染全身性系統感染症,藉由Ixodes屬的硬蜱所傳播,引起的症狀有發燒、嗜睡、皮膚有玫瑰斑疹(人)、神經炎、心血管症狀、關節炎、關節腫脹及跛行等症狀。在動物方面,跛行一般在感染後二至五個月出現,肘及腕關節最易發現腫脹,可能是多發性。另外會有心肌炎、完全心傳導阻斷及腎臟方面傷害。
- 貓傳染性貧血
病原是血巴東蟲(Hemobartonella Felis),是一種立克次體,診斷方式可以使用顯微鏡檢查紅血球可以發現血巴東蟲感染,或是使用PCR方式診斷更為準確。造成貧血的主要原因是溶血,立克次體附著在紅血球表面刺激本身的免疫反應,造成血球的包膜破壞,進而縮短血球的生命以及溶血,潛伏期為2-17天。臨床症狀為食慾下降、昏睡、體重減輕、間歇性的發燒、脾臟跟淋巴結腫大、黃疸等等…
預防小撇步
狗狗、喵喵預防方法目前有下列三種:
- 除蚤或防壁蝨頸圈—————————–(效果有限,不能碰到水)
- 外用藥用除蚤及壁蝨的洗毛精————-(使用時會將身上去除但無預防效果)
- 外用除蚤蝨滴劑、噴劑—————-(能長效預防,效果明確)
前面兩者的效果及預防的能力皆不足,容易在短時間內再度被跳蚤或壁蝨寄生。所以建議最好的方法為第三種方式,每個月使用外用除蚤蝨滴劑,目前市面上可選擇產品有先靈的”蝨蚤滅”(狗狗專用);拜耳的”蚤安”(貓咪)、”益百分”(狗狗)、”心疥爽”(狗貓);龍馬躍的”蚤不到全效滴劑”(狗貓);輝瑞的”寵愛”(狗貓),其中壁蝨效果好的有先靈的蝨蚤滅,跳蚤則效果皆相同,這些預防藥物的機制大多是以殺滅成蚤及幼蚤或是讓蟲卵無法發育,也可以消滅各階段時期的壁蝨。藥物安全性高,此藥物不會進入血液循環,只蓄積在皮膚油脂及毛囊內,再持續由毛囊釋放出來至皮膚表面,使其有長效對抗跳蚤及壁蝨。所以使用時要記住使用前後48小時不要洗澡,以避免藥物吸收效力降低,這些藥物皆會因為洗澡的頻率增加而降低保護效果,所以建議使用候的10-14天再洗澡才能持續藥效至一個月。
另外心絲蟲的預防也是夏季的重點,蚊子也是在這個季節常見的小搗蛋,心絲蟲的傳染是需要蚊子做為媒介,蚊子吸到感染心絲蟲的狗狗或貓咪的血液,再叮咬到我們家中的寵物就會傳染給他們了,目前預防的方式還是以口服藥為主喔,目前市面上的產品選擇有最近又重新包裝上市諾華的”倍脈心”是不錯的選擇;還有龍馬躍的”犬新寶”、 ”貓新寶”,而拜耳的”心疥爽”及輝瑞的”寵愛”也會有預防的效果喔。所以定期使用這些藥物就可以避免擾人的疾病。
居家環境預防及處理
- 物理方法:
平時應注意室內保持通風、乾燥,地毯、地板縫隙、屋角及室內盆景周圍等蚤類易孳生地點。定期以吸塵器吸淨,並應立即將吸塵器內之穢物清除,以防幼蟲在吸塵器內孳生。梅雨季節注意室內除濕,寵物窩巢定期曝曬或清洗,若室內蚤類密度較高時,應將地毯送請清洗公司,以高溫蒸汽處理殺死跳蚤,或置於烈日下曝曬一個下午,這方式對壁蝨無效。
- 化學方法:
使用殺蟲劑,為最有效且最迅速的蚤類及壁蝨防治法。直接噴灑,適用於局部防治。薰蒸處理,適用於室內全面防治,效果最佳。粉劑撒放,於地毯或地板縫隙等處撒放殺蚤蝨粉劑,效果亦佳,惟易產生吸入性傷害及不易清除之污漬。採用化學防治須特別注意使用登記合格的殺蟲劑,同時應選用對人畜低毒性的人工除蟲菊進行防治,但使用時應注意將水族箱覆蓋以免殃及池魚;使用時餐具、食物及嬰兒玩具等物均須收藏妥當,使用後宜將桌面等常接觸處所以清潔劑拭淨。
因此只要固定每月按時使用除蚤蝨滴劑,這樣您們家的狗狗或是貓咪就會遠離跳蚤及壁蝨和心絲蟲的騷擾,也會遠離被叮咬後所傳染的致命疾病了喔,愛牠就要給他最好的保護,預防永遠勝過治療,這樣您們家的狗狗及貓咪就會度過一個快樂而無跳蚤、壁蝨和心絲蟲的夏天。
劍橋動物醫院院長
翁伯源醫師
專長及興趣:
心臟內科、影像診斷、鼠兔科及腎臟內科小動物血液透析研究
學歷: 台大獸醫系畢業
經歷: 中華醫盟獸醫師協會心臟科講師
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第十七屆理事
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小動物臨床研究會會員
台大獸醫系繁殖生理實驗室研究員
兔迷俱樂部的駐站醫師
著作:
學士論文-台灣森鼠與高山田鼠實驗室繁殖
劍橋動物醫院
住址: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一段102號1樓
電話:02-88665889
E-Mail: wongboryuan@gmail.com